当前位置>>百家争鸣
个人锦标赛冠军的含金量分析
发布时间:2022-8-29 9:21:00
时至今日,仍然有人声称,个人锦标赛冠军的数量反映棋手水平的高低。获得冠军次数越多,水平就越高。 从逻辑上说,这显然是错误的。理由很简单。让我们举例说明。 2020年,吉林棋手王廓在单淘汰赛制中获得个人锦标。该事件在象棋界引起了轩然大波。原因就是,王廓当时的等级分仅仅2413,排名全国第108位。这是象棋历史上等级分最低,排位最靠后的全国个人冠军。 这此冠军充分表明了单淘汰赛制的高偶然性和不合理性。 如果说所有的个人锦标赛冠军水平都与王廓2020年一样,谁能认同? 单淘汰赛制不科学,积分编排制产生的冠军就一定水平高吗?我们再举一例。 1993年,陶汉明获得个人冠军。这也令人跌碎一地眼镜。他在当时的等级分仅2423,排名全国第15位。这是象棋历史上等级分第二低,排位第二靠后的全国个人冠军。 还有,1992年,许银川获得个人冠军。他当时的等级分2453,排名全国第8位。这是象棋历史上等级分第三低,排位第三靠后的全国个人冠军。 我们再举三个反例。 2019年,王天一第三次获得个人锦标。外星人当时的等级分2723,排名全国第1位。这是象棋历史上等级分最高,排位最靠前的全国个人冠军。 2015年,王天一第二次获得个人锦标。外星人当时的等级分2710,排名全国第1位。这是象棋历史上等级分第二高,排位第二靠前的全国个人冠军。 2010年,蒋川获得个人冠军。玉面神佛当时的等级分2694,排名全国第1位。这是象棋历史上等级分第三高,排位第三靠前的全国个人冠军。 以上事实说明什么? 1. 建国以来55次个人锦标赛冠军的含金量是不一样高的。没有等级分的时代,这样的差距不容易衡量。有了等级分,这差距一目了然。 2. 水平最高的棋手不一定能够获得当年的个人锦标赛冠军。因为棋手的状态是有起伏的。最好的棋手在个人锦标赛期间的状态不一定最高。 3. 赛制对冠军的产生有巨大的影响。单淘汰赛制最不科学,偶然性最大。积分编排制偶然性小一些,但依然会产生低水平的全国个人冠军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