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子
一般地说,在工业革命之后,人类从1969年开始进入信息文明时代。随着交通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,人类的各种生产、经营和信息呈数据爆炸式海量增长。自2012年以来,大数据(big data)及其时代被越来越多地提及。
具体到象棋的发展,我们可以看到:在新中国成立后到1980年之前,我们的比赛主要是1956年开始的个人锦标赛与1960年开始的全国团体赛。地区性交流的友谊赛和邀请赛也不常见。总体来说比赛数量不是很多。
1980年柳大华夺冠后,“五羊杯”冠军赛开始设立。随之而来的比赛有避暑山庄杯,上海杯,三楚杯,长安杯等。棋手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。
1982年开始实施的等级分提供了实时评估棋手的体系。
1991年,《将族》软件登上历史舞台。人工智能时代开启。
1993年,中国开始部署互联网。1998年9月20日,"招行一卡通杯”网络公开赛拉开了中国象棋的新篇章。这为棋手们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以及更多的练习和比赛机会。象棋对弈数量急剧增加。象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。
今天的象棋和1980年前相比,是毫无疑问的大数据时代。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,可以提高认识,改进工作,让象棋的发展更加健康、高效。
在此,笔者整理了1982年以来的等级分第一与个人赛冠军数据,进行了相关性分析,提出一些浅见。仅供参考。
待续
(网友 讲科学 供稿)